茂林區公所聚落
茂林區現有茂林里、萬山里及多納里三個里。
茂林里族人稱之為「得樂日嘎」(Teldreka),清代漢人稱為「芒仔社」,而日治時期則稱為「瑪雅社」(Maga),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光復初期依其原音稱為「瑪雅」,直至民國46年始改名為「茂林村」,並於99年縣市合併時改為「茂林里」。茂林原聚落位於美雅谷瀑布上方之深山內,俗稱「舊茂林」,日治時期為管理方便,乃將整個村落遷至現址。相傳在遠古大洪水時期水勢消退後,分別在第一天與第五天於崇山峻嶺中相繼冒出煙訊,兩人隨後共同將其他族人聚集而形成聚落,此即得樂日嘎族人敬重的第一頭目及第二頭目。今日每當舉行重要祭典時會重現「起煙儀式」,即在紀念得樂日嘎部落的形成。茂林里因為距離平地較近,因此在本區三個里中,人口成長最快速也最多,目前也是行政中心所在地,本區區公所、分駐所、衛生所、茂林國中、茂林國小、農會、代表會等均在此。
萬山里族人稱為「歐布諾伙」('Oponoho),日治時期稱為「萬斗壟社」,原聚落位於海拔高度1475公尺的萬斗蘭山下,曾是本區最深山最偏遠的部落,民國以後則改為「萬山村」,並於46年遷至現址,99年縣市合併時改為「萬山里」。依據部落耆老的說法,'Oponoho的意思是旭日太陽初升起的地方,是早晨美麗曙光照射的美地。到舊萬山部落須翻越崇山峻嶺,崎嶇難行,部落周圍盡是懸崖峭壁。目前萬山舊部落仍保有完整的石板屋群落,流傳著神祕的萬山神石「獨萊」傳說,且有三級古蹟的萬山岩雕群:「孤巴察峨」、「祖布里里」及「莎娜奇勒峨」。
多納里族人稱為「古納達望」(Kongadavang),日治時期舊名「屯子社」,「多納」即為日語「屯子」之音譯,99年縣市合併時改為「多納里」。本區在民國35年建鄉之初原係以多納鄉為名,之後才改為茂林鄉。依據部落耆老之口述,多納之形成係由許多小部落相繼來到此地而成。傳說有一個獵人帶著獵狗到今日的多納打獵,因為獵狗數次留在多納不願意離去,獵人相信這裡是一個好地方,因此回到舊部落並帶領部落頭目及族人前往發現的好地方,同時遊說另一個部落一同來此定居,建立新部落。不久又有兩個部落因看到此地每天冒著大量黑煙,因而派人探視,經商量後相繼加入,形成了更大的部落,就是今日的多納部落。由於多納部落自形成以來,世世代代族人均居住於此,直至今日漫步於此仍可見到傳統的石板屋及充滿魯凱特色的石雕、木雕與圖騰,是本區三個里傳統文化保存得較完整的社區。
基本資訊
地點: 高雄市茂林區茂林里11號
拍攝日期: 2021-11-13
GPS定位: 22°53'11.0"N 120°39'49.5"E
如何前往
國道1號高速公路下楠梓交流道→省道台22線東行至高樹→省道台27線→大津橋→茂林→高132線道→萬山→多納
國道3號高速公路→屏東九如交流道→省道台3線→里港→省道台22線→高樹→省道台27線→大津橋→茂林→高132線道→萬山→多納
國道1號高速公路→國道10號→省道台28線→旗山→美濃→台28甲線(新威大橋)→六龜(大津)→台27線→茂林→高132線道→萬山→多納
國道1號高速公路→台南系統交流道→國道8號→新化系統交流道→省道台20線→玉井→甲仙→荖濃→台27甲線→六龜→台27線→茂林→高132線道→萬山→多納
拍攝前的注意事項
交通資訊
茂林區公所聚落
基本資訊
地點: 高雄市茂林區茂林里11號
拍攝日期: 2021-11-13
GPS定位: 22°53'11.0"N 120°39'49.5"E
如何前往
國道1號高速公路下楠梓交流道→省道台22線東行至高樹→省道台27線→大津橋→茂林→高132線道→萬山→多納
國道3號高速公路→屏東九如交流道→省道台3線→里港→省道台22線→高樹→省道台27線→大津橋→茂林→高132線道→萬山→多納
國道1號高速公路→國道10號→省道台28線→旗山→美濃→台28甲線(新威大橋)→六龜(大津)→台27線→茂林→高132線道→萬山→多納
國道1號高速公路→台南系統交流道→國道8號→新化系統交流道→省道台20線→玉井→甲仙→荖濃→台27甲線→六龜→台27線→茂林→高132線道→萬山→多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