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劇高雄 ]

高雄編劇駐市計畫

善男子善女人

編劇駐市計畫入選
邱垂龍
邱垂龍

1983年生,臺灣桃園人,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碩士,導演、攝影與視覺藝術工作者。早先曾在萬仁、林正盛、李崗等知名臺灣導演作品中擔任要職,2015年與演員吳伊婷共同設立鳥啣影像製作有限公司,領域涉足電影電視、劇場、宣傳片、多媒體設計與藝術相關製作。
個人電影劇本與短片如《湯圓糰子》、《晴朗的日子》、《時光之絆》、《在湖畔》等屢屢獲得文化部電影優良劇本、金穗獎等肯定,肖像攝影與錄像藝術作品也曾入選臺北美術獎、高雄美術獎等展出,並持續在電影與各類型藝術之間進行嘗試、實驗與探索。

評審短評

根據台灣社會現實進行編寫,針對宗教與地方權勢等沉重命題進行深入田野調查,碰觸宗教與人性議題,富有寫實力度,是部令人期待且十分難得的作品。惟劇情安排過度刻意,不合邏輯,建議修改劇情設計謬處,讓人物推動情節發展。

劇本類型

公路
成長
社會

關於本劇

患有不知名精神疾病的女子被撫養人(台商)送進高雄的寺廟裡用宗教療法「治病」,不久後台商卻與長年資助供養的住持法師因為一個砂石場共同開發案翻臉對簿公堂,兩人皆逼迫女子構陷對方獲得自己的勝利,在這樣龐大的壓力下已有隱疾的女子選擇逃走,去尋找當年強暴母親生下她的,那個不知道是否能叫「父親」的人。

故事大綱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金剛經》

雅萍(33歲)騎著機車,離開雲霧裊裊間的「龍騰堂」,穿越山路與鄉道,經過媽祖遶境中的遊行陣隊,音響強力播送著熱鬧的流行電子音樂,迎神的宮廟前觀光客如織……。離開壅塞的鬧區,來到了清冷的眷改國宅,她受託來接男孩安柏(10歲),兩人相見無語,沉默地騎車返回山間寺院。寺裡大殿偌大的菩薩塑像,慈目憐視所有這裡庇護的失意人們──也包括深受精神疾病所苦的雅萍。

雅萍儘管外表清麗,個性閑靜善良,但她六年前不明所以被怪病糾纏,她總是無預警地情緒失控,有如著魔般地四處攻擊、咒罵,最後口吐白沫倒地抽搐,時常嚇壞身邊的人,因此無論做什麼工作都無法長久,只能跟在養母──大姊頭海鳳姐(64歲)身旁,幫忙處理家務瑣事,但病情發作卻愈加頻繁,讓海鳳姐擔心不已。

海鳳姊過去曾是黑道大哥的女人,如今卻縱橫黑白兩道,以強勢手腕擺平本省、外省與東南亞不同幫派間的糾紛,儼然成為地方共主。儘管她行事果決無情,在外頭讓人敬畏,卻虔誠深信龍騰堂住持會雲法師(73歲)的佛理,長期以金錢供養龍騰堂,每每來到堂上做志工,樣貌洗淨鉛華地像一般師姐,轉變之大讓人訝異。海鳳與會雲的關係連結緊密,兩人不僅私交甚篤,同時生意上也有所往來。

她見雅萍接受中西醫各方詳細檢查,卻仍病因不明,因此她和會雲法師商量後,認為雅萍應是業障作遂,或許應該透過堂裡的宗教療法來解決,便決定讓雅萍住進寺裡治病。習慣順從他人的雅萍同意了這項安排,住進寺院後與其他病友每天一同用鎖鏈鏈著一同生活,確實也慢慢恢復平靜,然而逆童安柏的到來,卻又再次擾亂了她平靜的心緒。

安柏的母親是外籍配偶,返鄉探親時因故被警方留滯,散工父親無力照顧,使他在親友間多次「轉手」,會雲師父於心不忍,經過信眾通報決定接手照顧孩子。然而,安柏是個桀敖不馴的野孩子,遵守秩序簡直是會要他命的枷鎖,更別說是寺院裡真正要上枷鎖的「治療」規定,他沒日沒夜地吼叫、攻擊病友,讓跟他鎖在一起,被交付照顧責任的雅萍幾近崩潰,不得已只好違反規定私下祭出高壓管教手段,但被毆打的凱強突然流淚不止,脆弱地不像他平常的叛逆,這樣的景象卻因而勾起雅萍一段深埋的童年記憶:

雅萍兒時被母親拋棄,母親是在被人玷汙後生下了她,而後過著放浪生活,時常對年幼的雅萍暴力相向,最後甚至拋棄了她。因此,雅萍對自己的存在總充滿不潔淨感,彷彿有股難以安份的暗流,潛伏在她的血液裡……。

海鳳姊是雅萍生母的大姐頭,在眾人反對下仍收養了她,待她如親生女兒。縱使雅萍對海鳳姊有報答不完的親恩,但海鳳姊卻因為江湖個性的緣故對雅萍處處控制干涉,從日常瑣事到情感生活,給她「不要就拉倒」般沒有選擇的規則,雅萍多年來都選擇吞忍順從;而會雲則是從小就對雅萍十分疼愛,同時也是她信仰上的啟迪者,師父教她應該要如何判斷善惡,教她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教她什麼是貪嗔癡,教她植福田種善業。──「自我」對雅萍而言,是不存在的名詞,儘管隨著年紀增長,有時會感到窒息與禁錮,但對海鳳姊和會雲的全盤依賴,可使她避免災禍,甘願過著順水推舟的人生。

雅萍原本安於現狀,並不去思考人生其他的可能性,但就在這時,海鳳姊與會雲法師因投資砂石的資金問題而產生糾紛,雅萍被夾在中間十分難為。隨著衝突擴大,會雲法師要求雅萍協助盜取海鳳姐公司裡的帳冊與合約,並出動信眾中的媒體關係對海鳳進行抹黑,試圖令她屈服。而海鳳也不甘示弱反擊,想辦法在逆境中扳回一局。雅萍這才發現會雲法師並不清幽,他其實對金錢充滿了慾望與執念,意圖想壯大自己的信仰力量與山頭;而海鳳亦然,她過去以供養龍騰堂為由,讓自己將公司的不法所得在宗教團體裡洗錢,大鑽法律漏洞。他們其實是蛇鼠一窩,直到現在糾紛後才發現各自的真面目。

即將對簿公堂之際,同時握有雙方不利證據的雅萍,成為兩邊競相拉攏的對象。長久以來,海鳳和會雲所營造的美善世界,自此在她心中幻滅無蹤。雅萍過去所有的價值觀和信仰,全在滾滾滔滔的慾望洪流中分崩離析。同時,她與安柏從對抗、情緒勒索到逐漸能同理對方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一度以為的「幫助」,竟是不自覺地複製了海鳳與會雲對她的「懲戒與教育」!雅萍心裡驚愕之餘決定跳脫束縛,她不願再當溫室中的花朵,長久以來被壓抑的暴戾之心大爆發,她狂亂反抗海鳳和會雲的控制,並試圖找回屬於自己的人生,甚至不惜玉石俱焚……。

雅萍此驟變令海鳳與會雲震驚,兩人害怕她將資料公開,在親情、師恩召喚無效下,他們為求自保,決定聯手對付雅萍,她因而決定逃家。雅萍面對茫茫的未來感到徬徨,反倒是離家出走經驗豐富的安柏,教會了她街頭的生存之道。雅萍決定要先與童年心魔做出了斷,她一面躲避海鳳姐等人的追捕,一面北上尋找當年拋棄自己的生母。

途中,雅萍感到前所未有的自在,她變了個人似地,強迫自己所有曾經被禁止的行為全然解放。然而,雅萍的改變卻讓安柏感到失落,畢竟他喜歡的仍是當初閑靜形象的「安柏姊姊」……。

查訪後,雅萍得知母親已過世,無法當面質問她對自己造成的傷害,她的憤怒愈加升溫。她轉而尋找當年的強暴犯,輾轉來到北部一間地處偏遠的小廟──意外發現眼前溫和的廟祝,居然是她的生父。他在獄中受小廟老師父的佛法感召而皈依,三十年來無一天不為當年的事懺悔。──看著一個老人照顧著更加病弱的老住持,雅萍一時難以開口說出自己的身分,長年累積的憤恨頓失對象,悵然若失。

徬徨之際,老住持問雅萍信佛嗎?雅萍不知該如何回答,只表示她的問題菩薩幫不上忙,老住持聽言,雲淡風輕地說:菩薩能做的,不過就是堅定她內心那個早已知道的答案。──這一語點醒了雅萍,也拉回被她放逐的信仰。

在安柏的陪伴下,雅萍決定回去面對現實的難題──無論她如何選擇,她都將失去原本與「嚴母」和「慈父」間的關係。在法庭上,雅萍即將說出關鍵證言,她心中的意念似乎也越來越清晰……。



(此篇為經編劇同意且修正之公告版本)

分享至社群

SHARE
Created with Ske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