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達發三號

劇本類型
關於本劇
討海人傳統家庭與現代子女思維的衝突、大海與漁夫家庭的生活連結。
故事大綱
主要人物1: 進財,65歲。勝達發三號的船長,個性老實、耿直、對朋友仗義且默默為家庭付出的討海人。
主要人物2:阿鳳,進財的牽手,年紀小進財4歲,傳統保守同時控制慾極強的母親,一生為家中三個孩子忙碌。
主要人物3: 進財的長子,明寬。線上遊戲迷,為了電腦遊戲曾在家當啃老族。結婚之後才開始學習長大與學習承擔。
主要人物4:進財的長女,佩芳。家中的子女她是最叛逆的一個。遵照父母的期望,在某大醫療集團上班。
主要人物5: 進財的小兒子,明成。在高科技產業上班,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像父親一樣縱橫大海。
主要人物6:進富,進財的兄長,勝達發二號的船長,後因口腔癌延誤治療,育有一子三女。阿惠,進富的牽手。
主要人物7: 阿堂(進財的父親)、阿滿(進財的母親)。
民國38年的旗津是一處海外沙洲與台灣相連,靠海吃海,當地居民多以打魚為生,是很純樸的年代。林阿堂是家族中的其中一個分支,雖有勝達發一號能出海捕魚,孩子相繼出世,那個時候阿堂抓的魚永遠裝不滿船肚(儲存漁獲的船艙),不夠阿滿養家,只好去向其他船家批魚貨,多賣點錢。阿堂仍然繼續打漁,勝達發一號的船肚仍然裝不滿,阿堂心中卻堆滿了許多男人的無奈與怨嘆。
民國58年,阿堂的三個孩子陸續長大,十多歲的年紀就必須工作分擔家計。進富跟著阿堂捕魚,勝達發一號並沒有因為進富的加入而船肚滿艙,這更讓阿堂鬱悶。
進財去鐵工廠當苦力,不幸的在一次工作意外賠了右手的小拇指,阿梅到有錢人家裏幫傭,隔沒幾年就被安排婚嫁,嫁給另一個庄頭的陳姓大戶人家。
阿堂的健康每況愈下,進富操持的勝達發一號漁獲賣的錢也只夠應付船舵的消耗品雜支開銷,家中經濟的來源還是靠著阿滿賣魚的小攤子勉強撐著。21歲的進財當完兵返鄉,一肩挑起家庭的重擔,並將原來的船名改為勝達發二號。
自從進財加入捕魚,勝達發二號的船肚常常滿載歸航。進財肯吃苦、努力工作的形相在那個年代,家中若有未嫁的閨女都希望能夠嫁給進財,獨獨中意只見過一次面的阿鳳,由媒人介紹,不到3個月的時間,阿鳳嫁入傳統的大家庭,伺奉公婆盡心盡力,熬過封建又緊張的婆媳關係最糟的時刻。
進財與阿鳳育有二子一女,進富跟阿惠育有一子三女,兩家口子同居在一個屋簷下,那是很刻苦的年代,那是只有茅坑,沖水馬桶還不普遍的年代。勝達發二號的所有收入需全部上繳給阿滿,再由阿滿發給進富跟進財每戶1000元,1000塊要存錢又要孩子的花費,阿鳳必須背著未滿1歲的明成,牽著4歲的佩芳去附近的加工廠撥蝦頭賺生活費,盼著何時才有自己的家....。民國80年安順里的居民因高雄港擴建被迫全部遷村,阿堂一家子遷移到中洲上竹里,一處叫三百戶的國宅,一戶可以分配到一棟國宅,進財與進富終於有了自己的家。
勝達發二號的船長是進富,實際操持的是進財。進財掌握洋流、風向與氣候,多年經驗累積,進財發掘一處漁場,不藏私分享漁場,進財有自己一套下魚餌的方式,即便海裡有礁石,釣線被扯斷的機率變高,搭上自己的航海技術,勝達發二號的船肚裝不下滿載的漁獲,這才有了勝達發三號。
海上風平浪靜也抵不過船機故障的窘境,好幾次勝達發三號在海上失去動力,最着急的人莫過於阿鳳跟阿惠。
進財的孩子漸漸長大,他們隔三差五的才看得到進財,勝達發三號停靠時也會跑去船上玩耍,他們最喜歡在漁港中元節普渡湊熱鬧。幼稚園到國小溜螃蟹、抓金龜子、控沙窯,也是最童年的趣味。
民國85年家中迎來第一台電腦。網路普及之後,明寬沉迷在網路遊戲廢寢忘食,進財很痛心到廚房拿了一把菜刀把網路線砍斷。又一次進財把電腦推倒這才澆滅了明寬的執著,在阿鳳勸進下開始半工半讀。國中畢業的佩芳想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科系,卻被進財與阿鳳阻止,佩芳被迫接受父母的期許,選讀了護理科系,佩芳內心不平衡,為何明寬;明成可以自己卻不行。明成從小功課不錯,國小老師認為有能力讀書的孩子不要留在旗津讀書,於是讓明成騎腳踏車坐渡輪到市區讀書,在一次下課返家的途中出了車禍,從那次以後阿鳳接送明成上下課。
阿滿因肝硬化入院多次,在病榻前才承認阿鳳是林家的好媳婦。明富時常抱怨牙痛,又不去治療最終求診大醫院時已轉變為口腔癌並轉移淋巴,阿惠內心沮喪但在丈夫面前必須表現堅強。進財變成勝達發三號的船長,他肩上的負擔並沒有減輕反而更重,進富與阿滿相繼過世,年邁的阿堂最後也患了失智症,最終也因病在醫院留一口氣回家。進財讓阿惠成為勝達發三號的股東,讓阿惠不致為生活煩惱。
民國96年,明寬服完兵役在高雄一間半導體廠當工程師,結婚後,當了丈夫兩個女兒的爸爸角色之後才明白,人夫與兒子角色難為,有很多的言不由衷。佩芳一直不甘願自己的人生被父母掌控,護理科系畢業後考上插大,到台南讀書,為減少家中寄來零用錢的負擔,自己兼了兩份工讀,這才有感父母的辛苦。大環境不好碰上金融海嘯經濟不景氣,醫療工作是那個動盪時代中危險(SARS剛過)也是最穩定工作,最終佩芳踏入社會的第一步仍是選擇醫療工作,但佩芳不是一個會安於現狀的人,心中另有其他盤算。明成研究所畢業後就到台北當替代役兼就業,在台北打滾了6年多,讓內向的明成開朗許多。在能源研發部門上班,工作上同事為了趕做公司的計畫報告,過勞死在家中,公司公告媒體,因人員身體健康不佳才造成感冒症狀嚴重,與工作量無關。明成對公司的發表感到心寒,對人生的意義從新思考,沒多久轉調回高雄,想跟進財學習捕魚的技巧,也想當漁夫,卻被進財跟阿鳳制止。
那一年,進財64歲。一生盡力做到最好,不論是照顧家族,還是對朋友的幫助,在外搏的好名聲,縱橫大海40年,也曾幾次在大海上面臨生死關頭,他了解魚的習性、熟悉海洋的流向、也明白時代的推進就像浪潮一樣一波一波襲來,但是有時候卻不明白卻是最親的家人阿鳳與孩子….。
其實阿鳳與孩子們都知道,進財一生縱橫大海,也很尊敬進財的專業,船長的身分令他習慣發號司令,尤其對枕邊人,阿鳳。「睡破三件蓆子,掌握不住枕邊人的心思」,很接地氣的台灣閩南諺語,也述說著,台灣傳統家庭不習慣與彼此溝通,生活的爭吵往往來自於沒有好好傾聽對方要表達的聲音,在意彼此的兩方在怨懟中各自委屈的生活,孩子們都了解。歲月的痕跡爬上進財的臉龐,也顯化在阿鳳漸漸變白的髮絲上。接下來將由孩子們領著父母在愛與和諧裡慈航……。